1. 首页
  2. 更多栏目
  3. 两性知识

早恋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摘要: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一、什么是早恋

   早恋:凡是没有达到恋爱期的年龄阶段(21-25)的学生谈恋爱,均称为“早恋”。也叫作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负面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之间的恋情。

早恋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有的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

5、隐蔽性。

早恋的少男少女,一般是不会公开内心的秘密的,特别是对父母和老师更是如此。有时对自己的知己好友、兄弟姐妹也往往守口如瓶。早恋之所以有爱的这种隐蔽性,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怕招致家长、教师的反对和训斥,同学、朋友、兄弟姐妹们的讥笑和讽刺,另一方面也与少男少女第一次性爱的冲动来临时所产生的不安和“心理闭锁性”有关。

6、兴奋性和冲动性。

早恋的这一特点与少男少女的情感特征有关。青春期常被人们称作是情感的“狂风怒涛”时代。也就是说中学生时期,激情占优势,他们的情感具有强烈、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与此相适应,早恋的中学生往往会对恋人产生强烈的亲近欲望,因而,在与对方相处时,言行、举止常常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冲动。早恋的这种特点常常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某些少男少女由于在与对方相处时过于兴奋和冲动,往往会失去理智,将自己完全置于激情的支配之下,过早偷食禁果,导致少男少女的越轨行为。

7、过于美化、迷恋对方。

少男少女的早恋大都贯穿着“美”的意念。他们常常在日记或情书中用“千般至善”“万般至美”的语言来描述对方,在心目中将对方的风度、外貌、气质、才能等加以美化,认为异性朋友身上的一切都无可挑剔。“爱屋及乌”,一旦爱上某人,连对方的缺点似乎也是美好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8、难舍难分而又喜怒无常。

陷入早恋的中学生所激起的爱的情感,其强烈程度不亚于青年人。这些早恋的少男少女,虽不热衷于学习,但却渴望着上课,在班上他们彼此之间可以多递几个眼神,谈几句话,即便是不接触,也会觉得对方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心里更踏实、更安稳。

三、早恋的影响

1、早恋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或是“相互促进学习”。但从医学角度上讲,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情感为对方所牵制,加上身心未成熟,不影响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之所以能发现孩子们早恋,往往是从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开始的。2、容易产生越轨行为

   早恋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等;

   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中学生过早涉及爱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流氓、殴斗、盗窃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学生的早恋有关。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

另一方面,中学生恋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点零花钱又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样中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诱发偷和抢的念头,最后锒铛入狱。

有一位早恋的中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自己手里就没有零花钱,谈了女朋友之后,为了掩饰自己家庭生活的拮据,便萌生了给女朋友买一条金项链的念头。由于借的钱不足,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和几名同伙一起破门而入,偷了一条项链,送给了女朋友。案发之后被捕入狱,家长、老师无不为之痛惜!

个案:

“爱情”让我收获“落榜”

去年高三的我,经历了一场爱情,一场高考后就夭折的爱情,如同夏天的雷雨,轰轰烈烈,却使我刻骨铭心。

现实如同着了心魔一样,压力更大、痛苦更多,我却越发下不了决心与她分手,一天天拖着。逃避着,直到高考失败,才让我们从梦里惊醒。接下来是长时间无法面对的沉默,后来,再没有联系了。这场所谓的爱情,我们什么也没有收获,除了内心的伤痛,还是伤痛。

高三的我们,有恋爱的权利,却没有恋爱的资本。高三时,真的太年轻了,爱情对于我们,真的太遥远,我们承诺不了未来,我们承担不起责任,我们只是刚长大的孩子,可以谈“喜欢”,却不能轻易说“爱”,我们背负着太多,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伤害。

四、早恋的原因及应对

1、前青春期的“过家家”式早恋

一般是发生在小学生中的事情。其主要特点是模仿性、易变性、非持续性、非弥漫性、易受周围影响。

所谓模仿性,是说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跟大人、电视上学来的,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有时候他们的言行会把老师、家长吓一大跳,你会以为这么点的孩子思想复杂透顶,简直太可怕了。其实你细问他,常常会发现,他懵懵懂懂,是在跟着别人胡说。

所谓易变性,是说他们早恋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今天跟这个好,明天就又宣称“爱”另一个人了。也许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翻车”了,“分手”了。

所谓非持续性,是从时间角度说的。小学生的早恋,很少有一天到晚想着某个人的,它是一阵一阵的。早上早恋,到中午就忘了,晚上说不定又想起来了。

所谓非弥漫性,是从空间角度说的。小学生的早恋,一般不会弥漫到他的全部生活。他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刚才还大谈什么“爱”,一转脸就全是足球明星了,等到看见了妈妈,又马上变成小娇孩了。

所谓易受周围影响,指的主要是容易受同学影响,受班风影响。如果他的好朋友都有“心上人”了,他也会急急忙忙找一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也不知道。旁人写小纸条,他也来一张,甚至写给谁都不知道。他的小伙伴说:“你给小美吧。我看你们俩儿挺合t的。”他就傻呵呵地给人家送去。

总而言之,站在成人的角度,我们很难认真地把他们的这些举动看成“恋爱”,对于小学生的所谓“早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扣帽子,不要公开谈论,在公开场合甚至应该一口否认。有的教师遇到此种事情,在班里点名不点名地进行批评,把家长请来告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上升到品德问题上。应该调查情况,淡化处理。

2.家长关注孩子不够造成的情感饥渴式早恋

这种早恋中小学生都有,中学生为多。你会发现这种孩子只是特别渴望和异性朋友在一起,多数也没有多少过分的举动。他们的需要主要是情感需要。

出现这种早恋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或者关注不对。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置孩子于不顾。另外一些家长极其关注孩子,可惜关注的只是考试分数,还有生活起居,从来不关注孩子的感觉、情绪、喜怒哀乐,亲子之间没有情感交流。人是需要有人关怀和尊重的,人是需要有倾诉对象的,家长和教师不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孩子就会自己去找。一旦有一个异性同学特别注意我,我和他特别合得来,我就可能愿意多和他来往,越走越近,就可能“恋”上了。

这种情感饥渴的学生如果有同性的知心朋友,则早恋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其实我们可以大致上认定,这种学生的早恋,开始只是想找一个异性的知心朋友,满足自己的情感饥渴,旁人误以为早恋,或者对方确实想“恋”,于是就从友谊滑向早恋了。

教育这种早恋生,关键是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不要批评他们早恋,而要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家长如果尚未发现孩子在早恋,教师就不要告诉家长,但是要指导家长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如果家长已经发现孩子早恋,那就告诉家长,孩子早恋固然不对,但是根子在家庭,一定要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如果家长根本管不了孩子,或者家长拒绝自我批评,只想教训孩子,那么教师可以让家长尽量少说话,由教师来代替家长走进孩子的心。教师可以帮助他找知心朋友。如果这个学生和异性的交往已经到了难解难分的地步,教师千万不要硬拆,可以找个机会向对方说:“据我了解,他其实只是想找一个知心朋友,并没有更多的意思。你们就做知心朋友吧。”

如果这个学生是女生,如果教师已经取得了她的信任,应该推心置腹地告诉她,交朋友和谈恋爱不是一回事,你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能轻易答应对方的非分要求。

重振男人雄风,让每次性爱都能坚挺30分钟以上,远离性无能,做个真正的硬男人,彻底把她征服!可关注初级道家房中术课程。

(Visited 6 times, 1 visits today)

原创文章,作者:道医阁壮阳补肾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66.daoyig.com/9454.html

联系我们

微信:daoyige100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1708172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