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更多栏目
  3. 房中养生

北方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你知道吗

   婚嫁习俗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如果娶了北方姑娘,就要遵守北方婚嫁习俗。那么,北方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北方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你知道吗

  相门户

  中国古代汉族男女婚姻,受传统习俗影响,均以父母之命为大,媒妁之言为准。虽说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且决定男女双方后半生的幸福和痛苦,但男孩子订婚一般都是由男方家父母托媒求婚于女家。只有在女方家父母同意后才以先男家后女家的程序进行“相看”或称“相门户”的。那时“相门户”,男家要赏给女方装烟钱或押婚物品。

  定亲

  媒人将女方的“庚帖”,即生辰八字,送往男家,请占卜者推算是否合婚,有无冲克等,如愿后,需“还帖”并议聘礼数目。择日将聘礼的一半送往女家“过小礼”,又称“挂坠子”。婚礼之前必将聘礼全部送往女家,称为“过大礼”或“通信”,并议婚期。聘礼之外还要有筷子、葱、粉条等物,女家留半,男女双方还要请“全科人”(父母双全)的妇女为新人裁衣,称为“开剪子”。过礼的数量和档次要由媒人与双方协商后确定。大都要一猪一酒或双猪双酒(一猪:即一口肥猪,重量必须100斤以上;一酒:一般为50斤),另外加成衣数套,单、夹、棉衣数套和一部分现钱。钱的多少按男方家的贫富而定,再由男方选一吉利日子,设酒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俗称“相门户”。然后女方家也设酒宴请媒人和男方家长,俗称“换盅”。至此,才算正式订婚。

  查日子

  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北方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婚礼

  婚礼前日,女家宴请亲友、邻居、宾客,馈赠钱物,称之“助妆”或“添箱”。结婚日期多为男方决定,但也必须征得女方同意。男方将订婚时女方所要的一切钱物都要送至女方家,俗称“过大礼”。然后才能结婚。结婚过程一般需三天。

  大娶需在两日前的午后开始设宴待客,有鼓乐班子做陪,称为“落桌”,并收纳贺礼。前一日悬灯结彩,中午的宴席称为“上马席”,宴后列仪仗,前有骑马者四、八不等,称为“对子马”,新郎十字披红戴花随之,后有花轿或“喜车”,内坐男童一名压轿。后为鼓乐班子,周游街市,称之“晾轿”或“走轿”。此日必祭祖拜坟。当天大摆酒宴,早上“四顶四”(四碟四碗),晚上“六顶六”(六碟六碗)。迎接老亲少友,在大门外搭起鼓乐棚作乐,俗称“开通儿”。备好接新娘用的轿车子。轿车也称喜车,即在大铁车上竖起四根立柱,用蓝色布围成轿子样,轿顶上用红布作成尖形顶子,俗称“晾轿”。

  婚礼之日,天未亮列仪仗,去女家迎亲,女方设茶和果品等款待新郎,新媳妇穿上大红棉袄棉裤(不分冬夏)上轿同往。迎娶途中如遇另外娶亲者,新郎之间必互换物品。路遇庙宇、坟墓、水井等都要以红毡遮障。轿车进院后有的新媳妇还用衣襟兜个斧子(取“福”之意),由送亲者扶下轿车,在火盆上烤手或跨越。新媳妇手持宝瓶,胸挂铜镜,红巾遮盖头面。天地桌上置香炉、蜡烛、供品、弓箭、斗、秤等物,两位新人一同“拜天地“,拜后入新房,又称“洞房”。门坎置马鞍和铜钱两串,新婚男女从上边越过后撤去,将铜钱搭在新郎肩上。门内有童男童女一对分立左右,手持枣、栗子或五谷杂粮等物向新妇撒去。新郎揭去新娘头上的盖头藏于怀中,共同面对吉方“坐福”。新媳妇的装束在清朝及民国年间流行梳“撑子”或“京头”。新媳妇洗“开脸”之后共同进餐,称配亲饭或见面饭。主食为“子孙饺子”。当天都要大摆宴席,必须是“八顶八”(八碟八碗),主招待女方家送亲的和那些随份子钱(送礼)的男女老少。酒宴结束后,女方送亲的人告辞回家,男方家要送猪肉一块,称之“离娘肉”。老亲少友也都相继散去。是夜为洞房花烛,新人吃宽心面,亦有取笑者谓之“闹洞房”。翌日晨宴称“下马席”,亲友列坐,新郎新娘逐人叩头,分大小辈,受拜者必赏以金钱、首饰等物品。

  贺郎歌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北方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讨钥匙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黑房抢亲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

  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重振男人雄风,让每次性爱都能坚挺30分钟以上,远离性无能,做个真正的硬男人,彻底把她征服!可关注初级道家房中术课程。
(Visited 18 times, 1 visits today)

原创文章,作者:道医阁壮阳补肾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66.daoyig.com/37674.html

联系我们

微信:daoyige100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1708172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