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更多栏目
  3. 两性技巧

射出精子有异色为什么呢?

文章目录

一、射出精子异色为什么

1. 射出精子有异色为什么
2. 怎样自己检查精液
3. 如何做精液检查
二、哪些疾病会导致精液异常
三、精子有异色吃什么好

射出精子异色为什么

1、射出精子有异色为什么

健康男性的精液颜色呈半透明蛋清样乳白色。而对于长时间未射精的男性, 精液则可能会呈淡黄色, 且较浓稠。另外,男性生殖道有炎症时, 精液可呈黄色, 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脓球。

射出精子有异色为什么呢?

如果射精后发现精液是粉红色的, 或者精液中混有血丝, 这种情况大多数是由精囊的炎症所引起的, 精囊发炎后引起精囊充血、水肿,严重时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当精囊的分泌物和精液通过精囊时, 就会与血液混合, 产生“ 血精”。除了精囊炎是产生血精的最常见的原因以外, 前列腺炎也常常累及精囊, 而产生血精。

2、怎样自己检查精液

2.1、精液量

正常量应该多于或等于2ml(毫升)。如果多于7ml则为过多,这时候不但精子密度变低,还容易从女性阴道中流出,致使精子总数降低,常见于精囊炎患者。如果总量少于2ml,则为精液量少,1ml以下为过少,容易导致不育。

2.2、液化时间

正常精液射出后,在精囊凝固酶的作用下会变为胶冻状,经15-30分钟,又在前列腺液化酶的作用下变为液体,称为精液液化。如果精液射出30分钟后仍不液化,则属于异常。

2.3、黏稠度

用玻璃棒接触已经液化的精液,轻轻提起后会形成精液丝。如果精液正常,则精液丝长度应小于2厘米。

射出精子有异色为什么呢?

另外,精液酸碱度、精子活力等指标需要经过化验才能得到准确结果。如果男性发现自己上述4项指标均不太正常,应当到医院做进一步的化验检查。

3、如何做精液检查

最佳在医院取精。男性朋友做精子精液检查,最佳是到医院来,向检验人员要取留精液的干净(多消毒过)瓶子或杯子,然后到取精室,手淫或用按摩器排精留精。

取精之后,要立即送交给检验人员,最佳不要超过半小时送到检验人员的手中。因为检验人员接到精液标本后要立即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精子及精子的活动力,活动精子的百分率及形态等,因为精子离体时间过长,特别是冬季,就会影响精子的活动力及形态观察。

最佳是做3次精子精液检查。一般精子精液检查三次较为准确,另外,检查前最佳禁欲3到5天。

哪些疾病会导致精液异常

1、慢性炎症

当男性在青春期后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很容易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例如腮腺炎。虽然它并不会影响到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但是长期性受到炎症的刺激导致精液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建议患者立即治疗疾病,以免精子质量异常。

2、性传播性疾病

一些性传播疾病也会导致精子活动能力下降,很多都是因为在性爱中没有做好清洁卫生会导致生殖器官受到感染,不可忽视的是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临床上也是很常见的,这些感染并没有显着的症状。

3、泌尿系统疾病

尤其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附睾炎等等对睾丸有较大的刺激,这些病人有较高的无精子症的倾向,更常见精液质量异常,特别是精子形态和活动率较低。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中,27%前列腺液化验异常。

射出精子有异色为什么呢?

4、睾丸本身问题

我们都知道睾丸是存储精子的唯一地方,倘若睾丸受到疾病的影响到时会导致睾丸内的精子质量发生病变,从而造成少精症、无精症、死精症的情况等等。

精子有异色吃什么好

1、米油

俗称粥油、米汤。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古代医家认为,米油能滋阴,长力,肥五脏,实毛窍。男子精少精稀精清而不育者,宜多食常食,不因其平淡无奇而小视之。

2、雀卵

俗称麻雀蛋。精液异常而不育者宜常食之,古人认为雀卵令男子“多精有子”,有补肾阳,益精血,调理冲任二脉的功效。

3、麻雀肉

性温,味甘,有壮阳气、益精血、暖肾脏、缩小便的作用。故阳痿不育或是精冷精少不育者,宜常食之。

4、羊肾

俗称羊腰子。性温,味甘,中医认为它有补肾气、益精髓的作用,对男子精冷精清者尤宜。

5、狗肉

性温,味咸,根据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狗肉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补肺气、固肾气、实下焦、填精髓、暖脾胃、益气力、强腰膝等功效。故凡肾亏精少精清等精液异常症患者,宜常食狗肉,裨益颇多。

重振男人雄风,让每次性爱都能坚挺30分钟以上,远离性无能,做个真正的硬男人,彻底把她征服!可关注初级道家房中术课程。
(Visited 9 times, 1 visits today)

原创文章,作者:道医阁壮阳补肾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66.daoyig.com/23797.html

联系我们

微信:daoyige100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1708172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