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更多栏目
  3. 补肾壮阳

滋阴方可壮阳

道家道医的理论体系中讲究的是阴阳互为,共同作用、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如要壮阳,必须滋阴,方可实现阴阳互为,互相促进、共发展、共进退。

阳气主推动、兴奋、升发、温煦

张景岳:“人是小能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阳气,生机和生命,息息相关“人身的阳气,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次而不能发挥其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天折,生命机能也会暗弱不是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这是《内经》中关于阳气的一段最重要的经旨,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古人对阳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多么地重视,并对其中的内涵有很深刻的理解。人生于世,儿童为阳之体,青壮年为盛阳之体,年过四十则阴气过半,阳气转衰,所谓“人过四十天过午”,到老年阳气渐缺,生机日减,进入暮年,至死则属于“纯阴之体”,推而广之,可以说万物的生长衰亡取决于阳气的盛衰。比如一粒种子(新成熟的),之所以具有生根发芽的能力,就因为它内涵阳气故而具有生机。如果破坏或消灭了它内涵的阳气(经过蒸煮),那么它就不再是种子,而只是一颗“纯阴”的粮食了。因此,我们应明白这个道理,时时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千万不要轻易损伤它。因为损伤人体阳气就等同于损害我们的生命。

滋阴方可壮阳
阳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原因

阴阳这个抽象的概念是《易经》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总结并创造出来的。而《内经》受其影响,在阐述阴阳关系时,与《易经》有所不同的是它更注重了阳气在人体的主要作 用。《内经》认为阳气的向上向外运动,在人体具有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如果阳气失常便会引起疾病,比如《内经》认为人在烦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奋而外张,阴气逐渐衰竭,因此阳气也会逐步衰竭,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晕阙,由此可见,疾病发生与否及转归,阳气的盛衰有决定性的作用,正气、阳气不足,不能抗邪,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的根本原因。

阴气,主宁静、抑制、肃降、凉润

阴气性主安静、守藏于内,其作用: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生产能量。只有能量提升,阳气才可增强。才可驱邪壮阳。

认识阴气

阴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阴相对于阳,它们是互动且互根的关系,而是阳的蓄积状态。蓄积的阴内藏而不出,是守家,所以阴在内是阳之守也就“阴”的基本概念而言,一般是有两个:其一,是病理性的,其二,生理性的,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存在于大自然,也可以存在人体阴和阳同样重要,因为阴阳是互根的,阴是阳的基础,如果没有阴,阳最没有办法气化,反之没有阳,阴就没有了动力。阴气性主安静,守藏于内,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养阴、滋阴之道

“秋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是《内经》论述的秋天养生的部分,也就是讲秋天的养阴之道。秋天是一年之中养阴的最佳季节,因为秋季七、八、九月,是阴气上升的时期,万物果实已成,自然界一派容态平定的气象。秋风劲急,物色清明,肃杀将至。这个时候人要早睡早起,鸡鸣时即起最好;但志意一定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当收敛神气,以应秋气的收敛清肃,志意不要受外界干扰,以使肺气清静,这就是应秋季收敛之气、调养人体“收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泄的病变了。总之,秋天养阴主要体现在

①早卧:避秋夜露寒,以适应阴长,
②使志安宁,要使自己精神内守,而“神者,血气也”,所以能养融
③无外其志:不要让自己的意志外弛,是为了顺应秋收之意。另外一个就是养阴的饮食,除了采吸阴气之外,我们还要吃一些养阴的食物。

这是古人,对养阴、滋阴在秋季的理解,如果我们再扩展这种思维,那么,养阴、滋阴不单在秋季里养,春夏秋冬、早中晚、时刻都应该有这种养阴的思维,并且有空就养,时刻养,才可达到最佳状态。

最重要的是,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能量才能增加,阴盛阳旺,才真正达到,滋阴壮阳。才算圆满、完整。

 

重振男人雄风,让每次性爱都能坚挺30分钟以上,远离性无能,做个真正的硬男人,彻底把她征服!可关注初级道家房中术课程。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

原创文章,作者:道医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66.daoyig.com/144.html

联系我们

微信:daoyige100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1708172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